刘铭传:务耕务读 惟勤惟俭
刘铭传祖上原居江西进贤县紫溪村,元末动乱,刘赛率家族迁居至合肥西乡大潜山下卜居避乱,成为迁居始祖,至刘铭传父亲刘惠已经十三世,据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刘铭传父母所写的《墓表》记述:“赠公讳惠,字怀刚,性仁厚乐施。每岁莫寒冷,飦粥之资,衣褐之费,待公而具者数百家。守田奴获盗树者,公酹奴以酒而释盗。其生平慈祥而恢阔,多此类也。太夫人周氏,贤明慈惠,以耕织勤俭佐其夫,以孝友任恤勉其子。”说明这是一个乐善好施、勤俭持家的家庭。刘铭传功成名就后,在家乡倡办义庄,赈济贫困乡邻;与其他淮军将领兴建肥西书院,为家乡培育人才;捐修明教寺、西庐寺,助修《庐州府志》,捐建姥山文峰塔、巢湖淮军昭忠祠等,体现了偃武修文,对家乡昌明文教事业积极支持。他还直接指导续修了《五修刘氏宗谱》,亲自手订了《家规律条》、刘氏《义庄序》,为刘氏家族的家风家规,留下了珍贵的史料,以供后世传承、弘扬。其孙刘肃曾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,就将家藏国宝西周青铜器“虢季子白盘”主动捐献给国家,正是这一优良家风的体现。
故居刘老圩
刘铭传故居称为刘老圩,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境内。系同治八年(1869)刘铭传从直隶提督任上因病开缺归乡后始建,历十余年建成,占地百余亩,房屋三百余间。四面壕沟环绕,内侧有石砌围墙。东南、东北各有一门,以吊桥外联。进内壕为正大厅,头进与二进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,第三进为两层堂楼。正厅外侧有西洋楼、钢叉楼、盘亭、九间厅、仓库、稻米加工房、马厩等。圩墙外大堰建有二岛,名为“读书岛”、“子药楼”。圩濠外西北角还有华祖庙、马塔等。
刘老圩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经批准已经修复部分古建筑,对外开放。
家规 家训 摘要
惟愿后世子孙,永守先人之成法,务耕务读,惟勤惟俭,以保家门之盛,是铭传之所望焉!
刘铭传的先祖世代务农。父亲刘惠,幼年读过书,侍亲极孝,家有薄田,勤劳耕作,乐善好施。母亲周氏,勤俭持家,教子有方。刘铭传从小耳濡目染,深受先辈精神熏陶。1884年初,他领衔第四次主修《刘氏宗谱》,在《续修宗谱序》中,提炼出“务耕务读,惟勤惟俭”的家训,意在告诫后世子孙,永守先人之成法,以保家门之昌盛。
每年祭祀毕,祠、户长及管理公事者,务将公租帐目同合族结清。如有吞空等弊,当即摘去,另派公正之人办理,所空之项加倍偿还。倘不遵公议,即以不肖论,合族禀官严究。
每年祭祀完之后,祠长、户长以及管理公事的人,务必要把公租账目在全族面前进行结账清算。如果有私吞、亏空、侵占的,当场取消他的职务,另外派遣公正的人进行办理,所私吞、亏空、侵占的款项要加倍偿还。如果他不遵守这个处罚决定,就认为他是不肖子孙,以全族的名义报给官府进行严加追究。
文武游宦卒于外省,身后清贫,族亲不得回里,由义庄助银四十两。即族中殷实之家亦添助若干,以示体恤,稍有余资者不给。
文武游宦卒于外省,身后清贫,族亲不得回里,由义庄助银四十两。即族中殷实之家亦添助若干,以示体恤,稍有余资者不给。